【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表里山河展新颜

山西省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2023-11-25 12:46:17    来源:山西日报    

细雨绵绵中,位于黄河岸边的芮城县风陵渡镇古伦村1300多亩花椒示范基地依然葱郁,远远近近依山势而建的梯田在细雨薄雾中呈现出美丽的轮廓,充满生机与活力。

山西省是全国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几十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不懈治山治水、治穷致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路子。眼下,三晋大地满山皆绿,清水畅流,一幅新时代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铺展开来。

植绿增绿

流域生态明显改善

偏头关下,黄河岸畔,成片成片的树木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偏关,黄河入晋第一县,是山西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境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81%。几十年来当地持之以恒植树增绿,修筑大坝拦洪淤沙,成效卓然。数据显示,从1977年到2022年,偏关县国土绿化率从不足3.5%到40%。这个曾经被称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已经变身青山绿水,2022年全县林地面积达121.56万亩,占县域总面积的48.6%。眼下沿着新建的黄河1号、长城1号旅游公路偏关段行驶,扑面而来的是黄河碧波荡漾,长城青翠蜿蜒。

沿着520国道绵延30公里,曾经光秃秃的龙头岭绿意葱茏,一望无际的水土保持防护林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梯田黍谷飘香,蒲县大地呈现出一派绿水青山的美丽画面。县水利局水保站站长崔丽娟介绍,几十年来他们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封则封的思路持续不断造绿,打造“千里绿色生态屏障”。截至2022年底,林木覆盖率由1984年的17%提高到59%,基本实现了可绿化的国土面积全覆盖,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21年蒲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全国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2年入选全国县域“中国天然氧吧”。

酸枣树、连翘、油松……林林总总的树木布满山坡,绿色已然成为平陆县的底色。为了防风固土,持之以恒在中条山和沟壑陡坡还草、还林,营造水保林60.5万亩,发展经济林21.9万亩,灌木品种达20余种,全县林草覆盖率达53.8%。曾经红土裸露、沟壑纵横的平陆,如今满眼绿意、山清水秀。

有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山西省沿黄19县(市)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300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由53.8%提高到56%,黄河流域86县(市、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2.16%。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黄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减少。

综合施治

山川沟壑面貌一新

从乡宁县枣岭乡驮涧村的山头望去,山坡上侧柏翠绿,山下沟坝地里的玉米已经收获,路旁苹果园里果农正在忙着拉枝修整果树。

县水利局水保移民股股长张鹏刚说,驮涧沟流域距离黄河2.5公里,一到雨季山洪势不可挡冲入黄河。几十年来他们先后在驮涧沟流域建起4座大中型淤地坝、建设高标准农田1.5万亩、沟坝地1000亩、梯田2000亩,绿化5000亩,流域内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度达到78.5%,林草植被覆盖度达到89.7%,驮涧沟流域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

在驮涧村,记者看到,路两边的排水渠加装了盖板,张鹏刚介绍说这是驮涧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的一部分。2020年6月,乡宁县驮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开工。内容涉及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县水利、林业、农业等部门协同合作,综合治理,这条山、水、田、林、湖、草、路综合治理,乡村生态观光旅游清洁型、示范型精品小流域斩获2022年“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示范工程”荣誉,基本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山西省水利厅水保处处长崔哲峰介绍,2018年以来全省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0余条,今年5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提前完工13项,有力助推了美丽乡村建设。

“塬保住了,沟里的地也保住了,沟也不拉了。”采访中,蒲县古县乡盘地村77岁的村民金玉感慨道:“这真是一项利民工程。”以前一下雨,雨水都往沟里灌,导致塬面萎缩、沟道下陷。为了保护耕地,今年5月份县里开工实施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工程,投资630多万元,目前工程主体已经完成,预计11月底全面完工。

“山顶林果增收入,缓坡梯田种粮油,陡坡林草固水土,沟底打坝蓄雨水,节水浇灌保丰收。”河曲,地处黄河东岸,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当地坚持将水土流失治理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一山一策、一沟一业、一村一品分类施治、精准施策,山川沟壑生机焕发。

山西省水利厅副厅长成接安介绍,五年来,山西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总投资40多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持续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实现了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每年入黄河泥沙减少了几百万吨。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从根本上稳定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作为我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的核心任务,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提出了新要求。6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山西省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到2035年我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取得重大成果,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

当前,全省各地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提质增效。山西省水利厅、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关于整县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通知》,选择10个县(市、区)开展整县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创新机制

重塑乡村产业结构

“我在这荒坡上种了200多亩连翘,80多亩酸枣,既改变了生态环境,也创造了经济效益,今年连翘行情比较好,收入200多万元。”平陆县水保治理大户刘振功指着前面的一大片坡地乐呵呵地说。平陆县探索完善了“封山、固垣、治坡、堵沟、护滩”的治理方略,田园变成公园、家园变成花园、农村变成景区,实现了农旅一体、多产融合。

水土治理既要守护绿水青山,更要造富于民。

黄河岸边,秋色如画。行驶在芮城县风陵渡黄河沿岸,远处的黄河亮如绸带,蜿蜒流淌。

芮城县风陵渡镇古伦村紧邻黄河,眼下全村3000多亩花椒已经采摘完成,“收入还行”,村民姚鹏刚乐呵呵的。

近年来,芮城县依托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加快建设花椒基地。“风陵渡镇是芮城县花椒核心产区,种植面积6.7万亩,占到全县一半以上。”芮城县林业局技术推广站站长肖国辉说,全县花椒年产干椒6800多吨,产值约3.74亿元,正在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乡宁县坚持走特色产业引领、政府项目支撑、水保大户经营的特色道路,让山川焕颜、群众增收。

驮涧村建起了生态有机农业园区和农民服务中心,打造苹果、西红柿、南瓜种植基地,配套冷库,延伸产业加工链条,带动周边村民200余人季节性用工,每人可增收1.5万元。眼下,驮涧村生态农业示范区基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每年可接待周边游客5000余人,带动经济增长200余万元。

“我家有20多亩地,一年保底收入十来万没问题。”驮涧村村民杨荣德和记者聊起了村里的变化,连连感叹,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治理一片,致富一方”。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从山高路远、田薄地瘠到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河曲县榆岭窊村的变化翻天覆地。这些年,他们全面夯实发展基础,修路、造地、建渠、兴水,先后投资906万元新修基本农田1850亩、梯田2000亩,填沟造地300亩;投资383万元打深井,新建400亩高山区滴灌工程;投资720万元硬化通村路,村里组建合作社,建大棚、上项目,发展生态有机产业,2022年成功创建海红果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万元,比十几年前增长近30倍,村集体经济收入114.6万元,增长40倍。

眼下,黄河流域,苹果、核桃、海红果、花椒等一批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了振兴乡村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康梅芗)


[编辑:杜利勇 张能改]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城市金融报社・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111号中科万邦大厦323室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郑中臣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211号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70045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