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为本 以文为魂 以旅为媒 助推中国桂花城核心镇建设

关于镇域文旅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3-11-15 09:15:58    来源:中国城乡发展网    

咸安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中国桂花城”核心区和示范区。桂花镇位于咸安区东南部,国土面积185.6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2个社区,共221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9011户38893人,境内群山叠宕、环境优美,拥有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享有“中国桂花之乡”的美誉。近年来,桂花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发展战略,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倾力打造中国桂花城核心镇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以文旅融合发展助力桂花城核心镇建设的发展思路。近期,笔者围绕“镇域文旅融合发展”这一主题,深入部分村组、企业、景点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盘好“一个账本”,搞清我们“有什么”

1.产业有特色。桂花镇围绕特色产业总体布局,做强做优地方特色农产品,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步伐。桂花产业桂花种植面积7万亩,主要分布在柏墩村、鸣水泉村,除了本地特色的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外,桂花源景区还引进品种上百种,镇内桂花年产量突破200万斤。同时为探索吃干榨尽“一朵花”,推动桂花从零散的种植采摘,到规模化专业化种植,再到粗加工”。目前,已引进烘干厂、食品加工厂、苗木合作社以及苗木销售商等26家桂花加工上下游企业,同时还有300多家网店、400多个直播间齐头并进,将桂花上下游产品推向全国,2022年实现总零售额突破2.5亿元。楠竹产业。桂花镇种植楠竹历史悠久,早在康熙年间就有“月来窗写竹,风过彻梳荃”的诗句记载,楠竹在桂花一直蔚然成风,楠竹一度被誉为桂花人民的“提款机”。目前,全镇楠竹种植主要分布在南川村、柏墩村。结合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楠竹加工业,全镇共有盛义楠竹加工厂、刘纯根竹跳板厂等6家楠竹加工企业,年产值4000万余元,带动周边40多户群众就业,帮助了10多户贫困户脱贫出列。茶叶产业。早在清代,闻名遐迩的柏墩茶庄就与晋商合资开办茶企压制砖茶,随着茶叶机械化发展及茶叶加工工艺优化,桂花镇的茶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2023年,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达1500亩,共有茶叶加工户100余家,其中发端于明朝万历十八年的“生甡川”青砖茶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1985年获国家商标注册证书,1998年7月被确定为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年产值达200万元。

2.文化有底蕴。除了产业有特色之外,桂花镇还有着历史悠久、故事繁多的文化底蕴。红色革命文化。桂花镇是一片红色热土,何功伟、雷同等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何功伟同志1915年出生在柏墩村,早在中学时期便积极参加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中,1936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在恩施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现在桂花镇建有何功伟烈士纪念园和何功伟故居。每年清明节前后,都有大批的党员干部来到桂花镇,缅怀这位坚贞不屈的“青年楷模”。桂月嫦娥文化。桂花人依托丰富的桂花资源和祭月文化,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关于桂月的美丽传说,一代接一代不断丰富和充实。例如,桂花源风景区内的嫦娥掷桂与吴刚伐桂。在大屋雷村,至今保留着古老的日月崇拜习俗,庆祝丰收,守候光华,共庆团圆,“守月华”打破了汉族地区“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习俗,为咸宁地区所独有。大汉皇族文化。桂花镇刘家桥村是有名的大汉皇族村,西汉楚元王刘交,又被封为彭城王,是刘家桥人的封王始祖,目前已经传承八十一代。刘家桥古民居于明代崇祯三年始建,始建有老屋、下厂、鹤皋学校、石拱廊桥,后又新建上新屋、下新屋,至清朝道光十三年全部建成。现如今刘家桥刘氏近9000人聚族而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大汉皇族群体。

3.旅游有资源。桂花镇提出“三带驱动”发展路线,以低碳示范带、农业观光带、新型采摘带带动全域旅游发展。人文资源。桂花镇人文景观众多,楚天民俗第一村刘家桥村、中秋节民俗传承基地石城村(大屋雷)闻名遐迩,高升村三十六人泉与凭借其独有的背景故事吸引众多人前往,明清时代三大古桥刘家桥、白沙桥、万寿桥和北山寺、吴主庙等众多古寺庙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山水资源。高升村柿子山有古柿子树964棵,年产柿子五万余斤,年产量达二十万元,每到柿子成熟季节,高升村柿子树枝头挂满“红灯笼”,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金桂湖面积8000余亩,99个岛屿星罗棋布,目前已成为咸宁市人民休闲露营的重要场所,在规范化金桂湖周边露营管理后,平均每个周末露营人次达500余人,除此之外还有着风景优美的鸣水泉水库、四门楼水库。林田资源。桂花镇桂花源景区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800亩,辖区内淦河穿流而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拥有大量耕地和农田,非常适宜发展休闲采摘观光旅游项目,目前仅桂花源景区就打造了19个旅游结点,建有红星果园等7个水果采摘园,占地面积314亩,每年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二、拿好“一个清单”,知道我们“缺什么”

1.规划做得不细,缺乏“好设计”桂花镇虽旅游资源丰富,但缺乏有效统筹,难以形成文旅资源统一优势。例如,重点景区的桂花源、何功伟故居、金桂湖、鸣水泉驿站等景区景点处于零散、分离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互相通联、互为补充的整体格局,为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有规模的集聚效应增加了难度。

2.资源挖得不深,缺乏“好项目”。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是大量资金的投入,目前我镇投融资渠道单一,社会资本参与不多,政府财政投资力度有限,特别是一些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旅资源还没有得到深度开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旅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比如,白沙桥和万寿桥坐拥历史悠久的古桥资源,由于人文历史挖掘不够,宣传推荐不到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目前旅游资源还没有有效转化为旅游产业。

3.链条拉得不长,缺乏“好机制”。桂花镇目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创新度上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相关走访调研结果显示,具有传统历史优势和地域资源优势的刘家桥农庄、南川鱼馆、各种小杂粮食品,以及桂花干、桂花酒等特色产品没有得到深度开发,难以融入文旅产业链条之中。同时,虽在花开盛季,桂花镇的上百家鲜花收购点呈现购销两旺的花市场景,但是桂花产业依然以原产品收购为主要增收点,除村民自留一部分做桂花糖、桂花茶等食品外,第二三产业的经济增长点较为乏力。

4.品牌擦得不亮,缺乏“好声音”。桂花镇在文化和旅游二者的有机融合方面站位不够明晰。在挖掘文旅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对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创产品的开发、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的融合认知,例如刘家桥景区缺乏如同福建宁德、安徽宣城等地的文创发展思路,让古村民居在文创中“醒来”,缺乏“修旧如旧”“一屋一特色”的发展理念。同时,对各景点的利用也比较单一,加之文旅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强,“一山一水”“一城一河”“一桂一竹一茶”品牌名片还不够响亮。

三、绘好“一个蓝图”,明确我们“干什么”

1.围绕“三个方向”,制定总规划。打造一芯。将桂花源作为桂花镇文旅融合发展的物理空间中心和文化名片核心,深挖柏墩村观桂园、石城村吴主庙、大屋雷中秋祭月等资源的历史文化,加大对我镇大汉皇族文化、桂花文化、嫦娥文化、祭月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宣传力度,借助温泉旅游节等活动,扩大我镇旅游的影响力,开发观光游、体验游。拓展两线。丰富S208、S209两条旅游线路布局,全力打造一日游、两日游精品线路,积极发展餐饮、休闲等产业,打造吃、住、行、游为一体的旅游产业体系。其中,民宿发展水平较高的山水别院位于S209沿线的南川村,依山傍水,传统古朴,院内有凉亭可小憩,附近还有刘家桥、刘家桥古民居等旅游景点。开发三库。发挥桂花水库资源较多的优势,借鉴梓山湖和大幕山露营旅游开发经验,着力将金桂湖打造成咸安区首个滨水露营基地。同时,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鸣水泉水库、四门楼水库,推动水库资源转化文旅产业,实现资源利用开发最大化。

2.依托“三个主体”,盘活旅游点。加大政府投入建一批。刘家桥知名度较高,但存在着整体规划不完善的问题,面临着融资渠道不畅的机制困境和链条延伸不足的资金困境。针对这些问题,镇党委政府可借助打造“中国桂花城”的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秉承修旧如旧设计理念,对刘家桥景区进行提档升级,将刘家桥打造成集文化、产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发动群众力量建一批。支持当地群众和市场主体沿S208和S209省道两侧大力发展水果采摘观光园区,增加土地附加值,提升村级集体收入。比如刘家桥村,通过协调百果园项目,将60亩土地按照每亩年租金500元的标准,流转给种植专业户经营,不仅就近解决了村民务工增收问题,还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引入社会资本建一批。引进火凤凰军旅文化体验园项目,目前正在计划对接过程中,预计十月份开始勘测地界,完成规划设计图。此项目占地约 2000 亩,总投资约2.6 亿元,完成投资后综合年税收约1000万元。同时,全力以赴服务好阿洛亚航空汽摩文旅运动乐园项目建设,项目规划面积约4000亩,计划投资14亿元,主要建设文旅体育和康养度假两大核心板块。

3.聚焦“三个优势”,延伸产业链。做强桂花。坚持“树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持续优化桂花品种选育、种苗繁育,做强桂花产业“芯片”。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普及种植桂花观赏树、行道树新技术,推广新种植方式与销售方式,实现桂花“质”与“量”的提升。转变以往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将农旅、养殖等产业与桂花种植、销售有机结合,通过镇域内400多个桂花特色农产品直播间齐开播,日销售额可达30余万元。做大楠竹。为做好全竹利用、全链条附加,走好农业生产、工业生产、社会生产三向同步发力的道路,从优化竹产品品质入手,桂花镇开源食品厂打造了“竹桂源”湖北农特产品品牌,从建立竹产分解加工点,完善配套水、电气及环保设施,到开展竹笋等烘干及保鲜、包装,每一步都面向互联网进行直播放,打造线下线上双渠道竹制品交易平台。做优茶叶。进一步丰富桂花茶产品业态,对接服务茶企,结合桂花特色,创新研发桂花茶系列饮品。用好“咸安桂茶”区域公共品牌,让品牌效应最大化、市场价值最大化,讲好咸安茶故事、壮大茶产业。推进桂花茶品牌“六进”活动(进宾馆酒店、进社区企业、进学校医院、进交通站场、进景区景点、进商场超市),支持“生甡川”等有实力茶企与大型市场、连锁超市合作,不断提高桂花茶叶市场份额。

4.开展“三个活动”,打好宣传牌。办好桂花文化系列活动。以举办“桂花仙子”“蟾宫折桂”等桂花文化系列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放大集聚效应,传播桂花文化,擦亮桂花品牌,加快把桂花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办好高升油柿节活动。常态化举办油柿节活动,充分发挥古柿树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农产品展销和群众歌舞比赛丰富内涵,吸引周边市民进山采摘体验,带动农户农特产品销售,打造集“生态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农耕文化、休闲旅游、研学拓展”于一体的农产品特色节日品牌。办好网络宣传推介活动。开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官方自媒体账户,实时更新和发布文旅产品,开展农产品展销直播,通过网络将桂花的特色文旅资源和特色农产品推荐出去。积极承办“花开赴桂网络大V咸宁行”“桂乡踏歌著名作家咸安行”等活动,打造“桂花源”公共地域名片。创新“网红+直播+旅游营销模式,增强桂花镇旅游品牌力和影响力。主动对接区、市外旅行社,探索“引客入桂”“定点接送”,提高旅游“人气”和“热度”。

[编辑:雪儿]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城市金融报社・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111号中科万邦大厦323室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郑中臣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211号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700459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