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民营经济需更“懂”企业

2023-12-04 16:09:48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金融支持民营经济,仍在持续发力。

11月27日,《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金融25条”)发布,提出了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从政策层面看,自今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31条意见之后,各部门陆续出台支持助力民营经济的政策,先后有国家发改委提出的28条措施、市场监管总局22条以及“金融25条”等,各地方也发布相关细则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1+N+X”政策体系不断充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了稳定和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作为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银行也纷纷出招各显身手。笔者发现,各家银行都在加强对民营企业的信贷供给,并加大了对一些重点项目、优质企业的争夺。需要注意的是,在谈到金融领域存在的矛盾问题时,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可以说,提升服务质效,成为摆在4500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前的迫切命题。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做到“懂”企业更为重要。

只有做到“懂”,才能有的放矢。事物都有两面,机构中有时存在“内卷”现象。“卷”一方面表明动力足,说明金融机构在支持民营经济上格外上心;但另一方面,“卷”又意味着竞争,抑或一种应对任务指标的被动之举。我们看到,针对热门领域或优质项目,金融机构往往蜂拥而至;而对于所谓的“冷门”项目则少有人问津,这种同质化领域的无效争夺,会造成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均衡。

其实,企业分属于不同类型,有科技型、制造型、服务型等,不同企业生产经营都有着各自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企业,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时,所需的金融服务也在发生变化。“金融25条”再次强调,积极开展首贷客户培育拓展行动。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为民营经济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量增、面扩、价降一个都不能少,这就需要做到更懂企业,与企业长期相伴成长,而不是追着好项目一味授信。

提升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质效,要懂企业需要什么。近些年,金融机构经常提及要对企业开展“定制化”服务,其前提就是要“懂”。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截至今年9月末的数据显示,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民营企业在企业总量中的占比达到92.3%。企业数量多,金融政策工具也不少,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有的放矢。正如“金融25条”所强调的,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其中,一些新提法如“增强民营经济金融承载力”也是精准把脉、直击痛点。接下来,金融机构要做的就是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前提下,用好政策工具箱,主动将金融支持政策、金融产品和服务信息精准推送至民营企业,不断提升支持民营企业的质效。

提升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质效,除了要“懂”企业,金融机构还需要找准市场定位,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做好什么,体现出金融服务的专业性。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已超4500家,主体是商业银行,其中,既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数量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等。设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初衷,是让各类机构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构建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因此,金融机构助力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是定位要准,在自身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上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正如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提到完善机构定位时提出的,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可喜的是,在为企业提供专业性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已有一些好的实践。比如,某大型商业银行开设“惠懂你”服务平台,专门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有的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区域发展特色,在细分领域开发金融产品,完善授信等金融服务。此外,在与企业对接方面也积极开辟渠道。据笔者了解,有的金融机构通过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对重点产业集群客户开展专项营销;还有的金融机构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围绕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务。

下一步,对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将继续加大货币政策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倾斜力度,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方向目标明确,政策工具充足,相信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接下来能够更加知己知彼,共同实现做大做优做强。

[编辑:雪儿]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城市金融报社・中国城乡发展融合中心”/中国城乡发展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60200664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玉泉营111号中科万邦大厦323室邮编:102600服务热线:010-60200664投稿邮箱:zgcx2023zs@163.com

法律顾问: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 郑中臣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陕)字第011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17211号

Copyright © cx.csjrw.cn.All Rights Reserved陕ICP备17004592号-1